一、池塘条件
1.池塘为四周开沟筑圩的提水大塘口,池深1.5m,滩面水深 1.2m,四周用石棉瓦围栏作为防逃墙。养殖区域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环境条件符合 GB l8407.4要求。
2.模式I为“河蟹+鳜鱼”,面积47.33公顷;模式Ⅱ为“河蟹+黄颡鱼”,面积106.87公顷;模式Ⅲ为“河蟹+翘嘴红鲌”,面积40.4公顷。三种养殖模式的池塘条件、基础设施等基本相似。
二、池塘准备
1.池塘清整 包括池埂修复、清淤、消毒等。上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排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仅留10cm~15cm),让池底日晒和冰冻20天以上,然后经过滤注水50cm左右,分别用溶化的生石灰150 kg/亩与浸泡的茶麸 50 kg/亩全池泼洒消毒。
2.肥水 目的是培育水体中用于养殖前期的基础饵料生物,可用经过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水深30cm~40cm处,上面用底泥封盖,让其在池中慢慢释放,肥料用量为300 kg/亩左右。
3.移植水草
目的是增加河蟹的隐蔽场所和作为河蟹的植物性饵料,水草种类包括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70%。
4.投放螺蛳 螺蛳可作为河蟹的天然饵料生物,也可以净化水质。在清明前,每亩水面投放鲜活螺蛳250 kg左右。
三、苗种放养
1.苗种来源与规格蟹种由附近稻田培育提供,规格160只/kg;鳜鱼为当年早繁鱼苗经20天左右强化培育的夏花,规格为体长6cm~9cm;黄颡鱼、翘嘴红鲌为一龄鱼种,规格分别为体长5cm~8cm和体长12cm~15cm;青虾为存塘的隔年幼虾,规格为体长2cm~3cm。
2.放养时间与密度 三种模式的蟹种、幼虾于2月~3月间放养,放养密度分别为500只/亩和 3 kg/亩。模式I中鳜鱼于5月底放养,放养密度16尾/亩,同时于6月初放养体长2cm左右的鲫鱼夏花l kg/亩(作为鳜鱼的饵料鱼);模式Ⅱ中黄颡鱼于3月初放养,放养密度300尾/亩;模式Ⅲ中翘嘴红鲌于3月底放养,放养密度30尾/亩,同时于7月初放养体长3cm左右的鲢鱼夏花1.5 kg/亩(作为翘嘴红鲌的饵料鱼)。
3.运输和消毒 蟹种用密网袋盛放,鱼种用塑料袋盛放并充氧,用汽车运输,运输时间为3小时~5小时。蟹种用25m L/m³福尔马林浸浴30分钟、鱼种用3.5%食盐水浸浴10分钟后下塘。
四、技术措施
1.饲料投喂 饲料有玉米、小麦、菜饼、南瓜等植物性饲料,淡水野杂鱼、螺、蚌等动物性饲料,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遵循“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的原则,根据生长阶段、季节、天气等因素灵活掌握投喂量,保证水生生物吃足吃好,切忌忽饱忽饥,并掌握“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采取池边定点投喂与全池散洒相结合。
2.水质调控 控制水体透明度在30 cm~50 cm,水色以清爽的黄绿色为好,溶解氧5 mg/L以上,pH 7~8,氨态氮不超过0.2 mg/L,亚硝酸盐0.02 mg/L以下。水位调节坚持“前浅、中深、后勤”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和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日常自然蚀水、水位过浅时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及时更换新水,夏秋季保持勤换水。定期全池泼洒生石灰水和使用光合细菌、EM菌、枯草菌等微生物制剂。
3.病害防治 养殖期间,每隔15天分别用15g/m³生石灰和0.8g/m³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每100 kg饲料中添加15 g土霉素进行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为一个疗程,以防治肠炎病;水蛇、水老鼠、蛙类及蝌蚪、水鸟等及时采取诱捉、猎捕等方式予以驱赶或杀灭。
五、试验结果
模式I 河蟹成活率48.52%,平均规格163 g/只,单产26.1 kg/亩;鳜鱼成活率8 3%,平均规格600g/尾,单产7.01 kg/亩;青虾单产5.49 kg/亩,其它鱼类单产55 kg/亩。
模式Ⅱ 河蟹成活率 43%,平均规格172 g/只,单产28.44 kg/亩;黄颡鱼成活率72%,平均规格165 g/尾,单产17.8 kg/亩;青虾单产5.8 kg/亩,其它鱼类单产92 kg/亩。
模式Ⅲ 河蟹成活率51%,平均规格153 g/只,单产31.21 kg/亩;翘嘴红鲌成活率82%,平均规格750 g/尾,单产15.33 kg/亩;青虾单产3.8 kg/亩,其它鱼类单产78 kg/亩。
三种混养模式亩产值分别为1874.65元、2298.45元和2117.00元,亩纯收入分别为1081.55元、1199.20元和1125.10元,与同等条件单纯养蟹相比,商品蟹规格提高20 g左右,增加效益350元/亩以上。
六、小结与讨论
1.试验证明,蟹池通过混养名贵鱼类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生互补、共同生长,从而达到生态平衡,是实现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同步提高的一种养殖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大力推广。
2.试验的三种混养模式中,模式Ⅱ效益**,这是因为黄颡鱼的产量和价格都较高,河蟹的规格也较其它两种模式大,主要是在试验后期增加投喂了人工配制的软性配合饲料 (饲料配方为鱼粉35%、豆饼20%、菜饼15%、次粉15%、米皮糠10%、诱食促生长剂5%)。
3.鳜鱼、黄颡鱼、翘嘴红鲌虽然都是以肉食性为主的凶猛鱼类,但其食物结构有不同之处。鳜鱼终生以鲜活鱼、虾为饵,主要摄食底层小型鱼类(如鲫鱼、泥鳅、罗汉鱼等);黄颡鱼在蟹池中除摄食鲜活鱼、虾外,还摄食人工投喂的螺蛳或鱼粉与植物性饲料混合料;翘嘴红鲌在蟹池中主要摄食水体中上层小型鱼类(如鲢鱼夏花等),同时也摄食人工投喂的死鱼或冰鱼块。因此,在蟹池混养中要尽量多考虑饲料问题。
4.鳜鱼对药物较为敏感,故使用渔药时要有选择,并精确计算用药量,尤其是高温季节更要谨慎用药,通常用低剂量或不用药。同时,鳜鱼易发生缺氧浮头,如浮头严重可导致全军覆没,因此,水质不宜过肥,可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和高溶解氧含量是混养成败的关键。
原标题:螃蟹三种生态混养技术|螃蟹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