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资讯 >

南华红土坡镇:甘蓝丰收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5-03-26 09:35 来源: 中国农业网
  南国春早,万物竞发。走进南华县红土坡镇礼社江沿岸的蔬菜种植基地,成片的色素紫甘蓝在暖阳下舒展叶片,紫绿相间的菜畦宛如巨幅锦缎铺展在江畔,田间地头,工人们正娴熟的采收、装车,运输车往来穿梭,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丰收景映入眼帘。

  这片占地百亩的紫色“聚宝盆”,是红土坡镇着力打造的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吴海波是一位深耕蔬菜种植领域十余载的“老菜农”,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如今的驾轻就熟,每一个种植环节他都严格把控,始终将蔬菜品质放在首位。今年,他在红土坡镇承包了100多亩良田,其中70亩用于种植色素紫甘蓝。

  “色素紫甘蓝是今年新尝试的,属于早熟品种,从定植到采收结束大约需用80天的时间。这一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低温,而且口感脆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天采收的菜都将在24小时内送达北京、上海、福建等中心城市的各大菜市场和超市,日销售量能达到600—800公斤,还有一部分直接出口韩国。”提及自家的紫甘蓝,吴海波自豪地说道。

  据了解,今年种植的色素紫甘蓝亩产量可达7000公斤左右,售价每公斤3元,到全部采收结束,产值可达140余万元。同时,基地从整地到采收,各个环节共计吸纳当地群众务工40余人、2500余人次,累计发放劳务报酬30余万元,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实现人均增收近8000元,小小紫甘蓝摇身一变成了企业创收、群众增收的“金疙瘩”。

  “我一直就在吴总的基地干活,万万没想到这紫甘蓝产量会那么高,而且市场行情相当好,原本我也想尝试自己种一些,又担心管理技术不到位,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在吴总的基地上干活,学到经验了再考虑自己种植。”李大哥一边指导工人采收,一边对笔者说。“今年,包括我在内基地一共有4个工人跟吴总签了长期用工合同,每月固定工资5000元,大家都觉得不仅收入高,还能学到种植管理技术,可比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强太多了。”一旁的张大姐也介绍道。

  紫气东来处,春潮正澎湃。如今的红土坡镇,正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礼社江畔书写着新时代的“富民产业图”。红土坡镇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菜篮子”持续成为富民强镇的“钱袋子”。(通讯员 鲁丽华 李建平)

声明 中国农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业网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