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民资讯 >

小村成了新网红,乡村振兴有奔头

2020-05-14 16:35 来源: 农民网

  绿树掩映着一个个半圆形的透明房子,抬头,就能望见长江口最广袤的星空……如此梦幻的场景,出现在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宝山区罗泾镇海星村。记者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获悉,全市第二批2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其中不少示范村已经展现出农村新风貌。

  星空营地引村民市民“打卡”

  新冠肺炎疫情给不少行业带去影响,但自3月起,宝山、嘉定、闵行、金山、崇明、青浦、奉贤、浦东、松江等各区陆续按下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复工键”,不仅乡村景观大为提升,而且通过盘活产业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附加值。

  海星村紧邻长江口,村口新建的渔民撒网雕塑透露出长江口生态渔村的定位。这里既有上海北部最大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又有近千亩水源涵养林,是沿江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为此,海星村规划了以长江蟹特色水产品养殖为主、蔬果种植为辅的产业结构,建设集渔市体验、蔬果采摘、体育锻炼和生态氧吧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

  最近,星空营地、体育公园等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即便是工作日,体育公园的草坪上、星空营地的透明房前,都能看到慕名来此“打卡”的村民和市民,小乡村俨然成为全新的“网红地”。

  围绕自身特点提升附加值

  记者了解到,第二批2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根据地理条件和产业特色,各有特色。其中海星村属于生态保护型,建设目标是推进乡村生态品质、锚固地区生态保护功能。此外,还有特色农业型、休闲旅游型、产业融合型、区域联动型等示范村:金山区枫泾镇新义村近百亩猕猴桃树下,一种名为大球盖菇的菌菇探着大脑袋,这是新义村探索的“农业废弃物—果园林下—菌菇生产—有机还田”生态循环栽培模式;浦东川沙新镇连民村里,交错着“五横五纵”水网,当地的特色民宿在互联网上颇有口碑,推动村里形成“特色民宿+合作社”的农旅结合发展模式……

  不过,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示范村,农业生产都是根本。不同示范村围绕自身特点做文章,提升生产附加值。在崇明区港西镇北双村,“美丽北双”的村头已经建设完成。这里地处崇明中部偏西,但有三湾公路这一交通要道,有利于形成“农业+旅游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村里的上海王波果园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波带着记者参观700多亩农场,除了各色果蔬外,新建的“田园农家”也很显眼,“蔬菜与盒马、叮咚等企业对接,草莓等果蔬采摘很受市区游客欢迎,‘田园农家’不久后就能提供住宿服务。这样,市民来到农场不用着急赶回市区,既能体验采摘、种植的乐趣,也可以尝尝农家菜、感受一下田园生活。”疫情令农庄少了很多采摘客,但王波觉得,只要坚持,仍旧有奔头,“乡村振兴为农民带来了不一样的营销思路、不一样的客流,能提升农业的附加值,我还是很有信心。”他介绍说,目前合作社创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10多个合作社销售农产品。

  连片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第一批9个、第二批28个示范村建设,部分郊区还计划推动不同示范村连片发展,通过村与村之间的资源共享,发挥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比如,宝山区的塘湾村属于第一批示范村,海星、花红名列正在建设的第二批示范村,新陆、洋桥是规划新建的示范村。

  其中,塘湾村形成了“母婴康养”特色产业;花红村不仅有千亩良田,而且是“罗泾十字挑花”这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聚源桥村的中草药种植基地、花卉种植基地很有特色,又积极通过直播,形成了“互联网+农业”的新特点;天平村生态农业资源丰富,果、蔬、菌、渔、林等业态都有涉及,草莓园、垂钓鱼塘、开心农场等小微果园已有规模……

  “这5个村每个都有特色,地理位置也比较近,如果将它们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那么意味着市民来乡村获得的体验可以更丰富,而且通过几个村互相影响、共同带动,能辐射周边乡村,进一步发挥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宝山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声明 中国农民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民网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