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防疫的“硬核”力量
2020春节,本该是个万家灯火团圆的日子,但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每个人不得不呆在家里,进行着自我保护,这让人想起了2003年的那场非典,所有的一切都活动都取消,城市除了一些医院和超市营业外,其余的都是大门紧锁,由此可见城市里的居民防范意识之强,在聚集着大量人口的农村,人们防疫意识会怎样那?
放心,村里人已经想出了各种花招——标语横幅、大喇叭广播、顺口溜、宣传栏、宣传车等“十八般武艺”,让村民们切身了解到这次新冠肺炎的严重性。
村里人最拿手的,必须是兼具“纲领性”与“鼓动性”,十分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的红底白字横幅标语。看完这些标语,让你轻轻松松记住所有防疫措施。
首先,湖北回来必须报告,因为“湖北回来不报告的人都是***”。为了强调并引起重视,“***”二字还特意突出。
麻将手中抓,肺炎带回家”“疫情期间不赴圩,大家都来把病驱”……在梅县区隆文镇,类似这样的“客味”横幅随处可见。标语结合当地实际,以通俗易懂、更接地气的形式,使防疫宣传入目、入脑、入心。
疫情防控重在防,如何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至关重要。隆文镇针对农村部分群众防控意识相对薄弱,容易出现防疫死角的情况,不断创新举措,在辖区内悬挂“疫情期间不赴圩大家都来把病驱”“湖北回来要报告 居家隔离最可靠”“今天到处串门 明天肺炎上门”“疫情期间乱摆宴 亲朋以后难相见”“老实呆在家 健康你我他”等“客味”横幅,让乡村大喇叭和流动宣传车变身忙碌的“宣传员”,每天滚动播放客家话版疫情防控知识。同时,入户发放《致广大乡亲们的一封信》、科普海报、电子宣传屏、现场讲解……各种宣传渠道都已动员起来,让更多群众“听得懂,记得牢”。
河南省郑州的乡镇开始播放改编防疫版的豫剧,而在黑龙江省的双鸭山市宝清县夹信子镇徐马村,村干部自编了一段快板“春节公约”,也让人印象深刻。
冠状病毒,在蔓延。万众一心防突变,取消聚会,不聚餐。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脸。蜗居家中,不去把门串。试看那冠状病毒咋感染。大家一条心,共同渡难关。”这段改编自豫剧《花木兰》的选段,近期在河南省郑州的乡镇循环播放着,为了让村民更加重视防疫,村干部改编了这段家喻户晓的豫剧。不少人表示,河南的防疫宣传既有新意,又结合当地特色,让村民能更好地接受防疫知识。
无独有偶,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夹信子镇徐马村,村干部也是为了防疫宣传绞尽脑汁,自编了一段快板“春节公约”:“今年过节不串门,不串门啊不串门,要串就串自家门。客厅门、卧室门、厨房门、厕所门。一天到晚三件事,吃饭、睡觉、网上聊,此次病毒不一般,安全在家也能欢。你不来我不往,啥毒也是空一场。”快板的节奏加上东北的特色口音重新完美结合,不少人表示比枯燥的广播宣传更走心。
不少乡镇除了有硬核广播,还在村里张贴了横幅:“老实吃饭不沾野味,全年运势立马翻倍”、“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前不久,《人民日报》对这些硬核标语作出点评:“这些‘土味’标语横幅,像泥石流一样‘无情’,却又十分‘硬核’,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的。”
话糙理不糙,简单易懂又好记的标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疫情面前,让更多人了解并遵循正确的防控措施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