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脱贫就业在行动
打赢脱贫攻坚战,前面有很多“拦路虎”,其中怎样实现稳定脱贫,考验着各地干部群众的斗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工作岗位。
近年来,各地明确就业扶贫工作方向、完善就业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就业扶贫措施,全力以赴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工种就业,脱贫从此有了“压舱石”和“稳定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现在一棵树上挂果20 多个,明年产量还能成倍提高。”计成军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碧根果市场批发价为每斤80元,明年11 亩地产量能达到500多斤,收入将非常可观。等到了盛果期,每亩地能收200 斤果实…… 对于未来,计成军充满期待。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除了种植碧根果,全椒县农户闲散的土地都被企业流转,全县碧根果种植企业从369 户贫困户手中流转土地3800 多亩,使户均增收5000 多元,实现了196 户贫困户稳定就业。
今年春天,全椒县西王镇西王村的胡业炳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结合村级扶贫项目资金共投了150 万元,在西王村流转土地种瓜蒌等特色作物,带动一些贫困户就业脱贫,68 岁的贫困户徐华银就是其中之一。“我这个年纪,加上一身病,出去打工不现实,能在基地干干活儿挣点钱,很知足了。”徐华银在瓜蒌基地里一边查看瓜蒌长势和病虫害情况,一边告诉记者,因为疾病,他早年挣的钱全买了药,一年的收成只有靠6 亩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纳入贫困户以后,买药的钱可以报销,土地流转给基地后每年有1500 元的收入,他还能在基地上班挣钱,生活有了保障。
作为母亲,周力范从没想过自己的儿子小雨能烤出喷香可口的面包,当小雨第一次把面包从烤炉拿出来那一刻,她几乎忘掉多年的艰辛与苦涩。小雨今年23岁,先天智力发育不全。为了照顾孩子,周力范无法工作,全家人依靠低保生活。“也许这辈子都得这样了。”艰难的时候,周力范总是这么想。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善满家园残障人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则讯息,让周力范燃起了希望。在那里小雨学会了简单的烘焙技能,不久后也能和其他残障小伙伴一起协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美味可口的糕点。如今,小雨是善满家园烘焙店的正式员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周力范也从照料小雨的家务中脱身,找到了新工作,这个家庭已经稳定脱贫。
在善满家园残障人综合服务中心,像小雨家一样实现稳定脱贫的故事还有很多。九台区现有残疾人5.6万,这部分群体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当地探索出集培训、就业、托养为一体的扶贫模式,让拥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贫困人员掌握相应技能并实现就业。
具备了“自我造血”能力,就能稳定脱贫。近年来,吉林省累计建设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近200个。2019年,累计培训残疾人就业技能2.56万人次,带动7200多名残疾人就业增收。
播撒就业“金种子”,才能加速收获全面小康。各地各部门将继续做好就业帮扶工作,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加强兜底保障,为贫困群众托起更加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