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种植水稻如何防治褐飞虱?

日期:2019-03-14 11:15     来源:耕种帮种植网    
  褐飞虱对水稻有哪些危害?褐飞虱一般在什么时候发生?种植水稻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褐飞虱?以下中国三农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种植水稻如何防治褐飞虱?

  一、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褐飞虱的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时使稻株干枯。俗称“冒穿”、“透顶”或“塌圈”。严重时颗粒无收。成、若虫还可传播水稻齿矮等病毒。

种植水稻如何防治褐飞虱?

  二、褐飞虱发生规律  1、褐飞虱由于各地迁入期及水稻栽培制度不同,繁殖代数不尽相同。但因其具有大范围同步迁入的虫源性质,为了便于虫情交流,全国病虫测报总站予以统一规定代别称谓,即4月中旬以前出现为第1代,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第2代,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第3代,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第4代,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第5代,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第6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第7代,10月下旬以后为第8代。本田早期迁入的虫源可以繁殖2~3个世代。在海南终年繁殖区每年发生12代左右。而东北吉林年仅繁殖1代。  2、褐飞虱在每年春、秋随季风变换具有北迁南回的习性。每年春季我国大陆盛行西南气流,海南稻区乃至国外东南亚稻区虫源随西南气流北迁,随着雨区北进,主降区依次向北推进。秋季随东北气流南迁到南***带以南终年繁殖区繁衍越冬。我国广大稻区主要虫源随每年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向北迁入和推进,每年约有5次大的迁飞行动,秋季则从北向南回迁。水稻生长后期,大量产生长翅型成虫并迁出,1~3龄是翅型分化的关键时期。  3、褐飞虱在海南地区每年发生12~13代,世代重叠常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广东、广西、福建南部每年发生8~9代,3~5月迁入;贵州南部6~7代,4~6月份迁入;赣江中下游、贵州、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5~6代,5~6月迁入;江西北部、湖北、湖南、浙江、四川东南部、江苏以及安徽南部4~5代,6~7月份上中旬迁入;苏北、皖北、鲁南2~3代,7~8月迁入;北纬35度以北的其他稻区1~2代,也于7~8月迁入。(4)在稻丛冠层以下气温25℃左右、湿度80%以上对虫口发展比较有利。因此,盛夏不热、晚秋不冷、夏秋多雨是稻褐飞虱成灾的重要气候条件。  4、如田间阴湿,生产上偏施、过施氮肥,稻苗浓绿,密度大及长期灌深水,利于褐飞虱繁殖,受害重。  5、褐飞虱的成虫对嫩绿水稻趋性明显,雄虫可行多次交配,24~27℃时,成虫羽化后2~3天开始交配,每雌平均产卵200~700粒,水稻生长期间各世代平均寿命10~18天,田间增殖倍数每代10~40倍。成若虫密集刺吸稻丛下部组织,分泌唾液,吸吮汁液。成虫在叶鞘、叶片等处产卵。  6、褐飞虱在2龄前食量小,抗逆力差。3龄后食量猛增、抗逆力增强。成、若虫喜阴湿环境,喜欢栖息在距水面10厘米以内的稻株上,田间虫口每丛高于0.4头时,出现不均匀分布,后期田间出现塌圈枯死现象。

种植水稻如何防治褐飞虱?

  三、褐飞虱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防止后期贪青徒长,适当烤田,降低田间湿度。  2、因地制宜选用抗虫水稻品种。  3、在水稻灌浆期平均每丛虫口10只以上,乳熟期虫口10~15只以上,腊熟期15~20只以上应予防治。药剂可选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0%稻虱净乳油800倍液,或14.5%吡虫杀微乳剂5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40%毒死蜱乳油500倍液。此外,20%叶蝉散乳油500倍液、75%虱螟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如您有更好的建议和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中国三农网感谢您的支持。

  原标题:种植水稻如何防治褐飞虱? |水稻病虫害防治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