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麦麦角病如何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麦角病有什么症状?小麦麦角病发生原因是什么?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小麦麦角病?以下中国三农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小麦麦角病症状及危害 小麦麦角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是黑龙江、河北、新疆和内蒙古草原地区发生普遍。主要为害黑麦,也为害小 麦、大麦和燕麦的穗部,造成减产。 小麦花器受浸染后出现黄色蜜状粘液(分生孢子和含糖液),其后子房逐渐膨大变硬,形成紫黑色长角状菌核,突出穗外,即为麦角(菌核)。麦角长1~3厘米或更长,直径0.8厘米。 二、小麦麦角病传播途径 小麦麦角病菌核落入土中越冬。翌年春天萌发出土生成红色子座和子座柄,内生子囊,形成子囊孢子。麦类作物开花时,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至小花上侵害,约经7天产生蜜露状粘液。粘液内有大量分生孢子,可借昆虫、雨点溅洒等传播,15天左右形成菌核,子房变成麦角。菌核成熟后落入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 三、小麦麦角病发病原因 小麦麦角病的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于种子间存活传播。春季菌核萌发形成子实体,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到寄主花器,造成为害。病部产生粘液内有大量分生孢子,再由雨水、昆虫或接触性传播为害。春季地面湿润,菌核易于萌发,小麦花期长,开花期多雨有利于病菌传播和浸染。 四、小麦麦角病预防措施 1、选择无病地留种,或汰除种子中菌核。 2、深耕将菌核埋入深土层,清除田间杂草和自生麦苗,减少菌源。 3、与玉米、豆类、高粱等非寄主作物轮作一年。 4、病田深耕,将菌核翻埋于下层土壤,距地表至少4cm以上。早期清除田间、地边的禾本科杂草,减少潜在菌源。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中国三农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