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粼粼,陌上微醺,我们行走在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五姓村的乡间小路上,放眼望去,杨柳依依倒映在清浅的河面,阵阵微风带起河水清凉惬意的味道。自桥头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来,该镇五姓村对全村2000余户人家实现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运行全维护、污染源全管控,率先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村域全治理,成为桥头镇污水零直排示范村,也是桥头创建“污水零直排区”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桥头围绕五水共治,着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截污纳管工作,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其中,自2014年五姓村**个纳管项目实施以来,村域内共建设7个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铺设主管网4.2公里,共完成投资额4000多万元。同时,该镇委托第三方为五姓村制定“一片区一方案”,根据各片区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对污水管网进行长效维护。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设施怎么搭,工程怎么建,一直是农村治污的共性难题。如何将千丝万缕的“支线”拧成“一股绳”?五姓村聚焦村民所思所盼,因地制宜采用纳管与非纳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治理。
五姓村以东横河为界,地势南高北低,且南部村庄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状态,“南部以山地为主,难以进行管网铺设,我们采用非纳管-终端处理-人工湿地的模式。”镇城建办相关负责人说,技术人员根据南部不同地质,采用爆气、厌氧、好氧、MBR膜等非纳管工艺技术,对污水进行生态处理后达标排放。目前五姓村东横河以南非纳管治理已实现全覆盖,终端处理共有3个,人工湿地3个,共受益500余户,受益率100%。
与南部的山地不同,北部地势平坦,且村庄聚居,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北部便通过挨家挨户接纳雨污水管的形式,把各个零散的“毛细血管”连接起来,织成一张“管网”,污水收集后,通过市政管网送入杭州湾新区污水处理厂进行终端处理,原本直接排入河道的污水变成了汩汩清水,河道水质明显提升。目前,已完成纳管1000多户,今年将新增纳管500多户。
针对农村较为常见的露天洗衣板、房前屋后的明沟,以及厨房产生的露天污水,城建部门采取露天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明沟采取疏通防止死水淤积的办法,守住了这道“露天关”。五姓村俞家片区的吴女士说:“厨房污水和卫生间污水纳入污水管网之后,没有了油腻味,夏天苍蝇、蚊虫也少了许多。”
“治污有成效,对老百姓而言就像吃下了定心丸。”镇城建办的相关负责人说,起初不少村民担忧,在房前屋后“开膛破肚”的治污工程是否会影响居住质量,尤其在一些老房区,“上了年纪”的老围墙是否经受得住考验,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耐心地与村民逐一进行沟通,并加派人手进行人工作业,“相比机械作业,人工自然会慢些,但挖掘的宽度和深度可以精确地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镇城建办的工作人员高君杰说,看到整治后崭新的道路、整洁的环境,村民从**初的抗拒转变为如今主动邀请他们进村治污,“村民的积极性高了,工作开展顺利许多,我们干活也有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