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棉花苗期如何管理? |棉花种植技术
棉花苗期主要管理工作是什么?棉花苗期需要做那些工作?棉花苗期怎么样管理好?棉花苗期如何浇水、施肥?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查苗补缺、间苗定苗 实行育苗移栽的棉田,对于保全苗这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一般的全苗率都在90%以上,基本上可确保密度。但要实现匀苗、壮苗、早苗矛盾较突出,在大田生产中往往容易出现大苗欺小苗的现象。为了发挥群体的增产优势,促进平衡生长,棉苗活棵后要抓紧查苗补栽。方法是:大苗换小苗,壮苗换弱苗,健苗换病苗,补栽同龄苗。力争在前期阶段做好三类苗的转化工作,实现平衡生长。 直播棉田的播种量,一般均超过留苗密度的8~10倍,所以棉苗出土以后,棉苗之间在吸收水分、养分以及棉苗叶片伸展等方面出现矛盾。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出现苗挤苗,形成弱苗、高脚苗、或果枝始节位高、现蕾、开花迟的迟发苗。因此,必须及时间苗、定苗,选留壮苗,使棉苗均匀一致。为了保证全苗,间苗一般分两次进行。在齐苗抹不开,先拔堆子苗,由于气温低以及病虫危害等,间苗的原则,以叶不搭叶为好。长出1~2真叶时,间第二次苗,按株距的1/2留苗,为定苗打下基础。如7厘米株距,则4厘米留一苗。棉花在2~3叶时按密度要求定苗,要带尺下田,在一定距离内选留规定的苗数。间、定苗拔掉的苗要带出田外沤肥或深埋,以防止病虫蔓延。及时间苗的棉苗比较矮壮,干、鲜重比较重,是壮苗。 西北内陆棉区棉田密度大,机械化程度高,常有伤苗现象,定苗时留苗密度要求比收获株数多10%进行推算,并要求不留双株,但也可采用“121”的留苗方式。 二、中耕、除草和培土 棉花苗期株行间空隙大,土壤水分容易蒸发,并易生长杂草,遇雨土壤容易板结。因此,棉田中耕除草,需要特别迫切。正确地进行棉田中耕、除草,可以有效地改善棉田土壤的空气、温度、水分和营养状况,对促进早熟,增加产量有重要作用。 棉田中耕松土要求“早、勤、细”。在棉苗刚出土现行时,如土壤表层板结,即可浅中耕,掌握雨后必松土,天旱时松表土保墒。**次间苗后,靠近棉根,进行“贴根松土”,深2厘米左右。第二次间苗后,离棉株3厘米左右,进行浅中耕。定苗后立即串棵松土。苗期根系分布范围比较浅,一般浅中耕3厘米左右为宜,掌握先浅中耕3厘米左右为宜,掌握先浅后深。盐碱土,雨后松土,防止返盐,两熟田麦收后要及时中耕灭茬。在肥力较好的棉田,以中耕促苗为主,肥力较差棉田要中耕与施肥相结合。防止促而不发和促而旺发的现象。 棉田化学除草技术已得到广泛使用,除草效果好,对于棉田面积大,劳力较少的地区,可以消灭草荒,缓和季节性劳力紧张矛盾,减轻劳动强度。直播棉田,一次锄破皮,二次锄过细,三次深锄7~10厘米,做到田间无杂草,地面不板结,土层疏松,创造良好的根系发育环境。土壤干燥时,中耕宜稍浅,以免土壤水分大量蒸发损失。低温多湿时,中耕可以较深,以降低表土的含水量,提高地温。行间中耕时必须结合进行间松土和除草工作。中耕并宜与灌溉、追肥、培土等工作结合进行。 棉田培土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有显著作用。因培土以后,在棉株根际形成土垄,促使棉株发生断根,吸收更多养分;减轻因多雨引起的落蕾落铃;在夏秋间多台风暴的季节中,培土对防止倒伏或减轻倒伏有很大作用。此外,培土和中耕、追肥、灌溉、整畦沟等工作结合进行,可以促进土壤风化和肥料分解,减少养分流失和水分蒸发,便于排水。 培土一般进行5~8次。培土的增产效果与培土时间的早迟有密切关系。培土过迟,效果差;一般宜在定苗后开始,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高度,在棉苗幼小时,只培至子叶节为宜,约3厘米左右;现蕾时,宜培至主干的**下面的一片真叶附近;开花以后培至靠近**果枝为宜,高纸头12厘米左右;**培土高度以15厘米左右为宜。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