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从"信贷"到"赋能":中和农信深耕县域“三农”综合服务样本

日期:2025-04-01 16:21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经营需求日趋多元化,传统小额信贷服务已难以全面满足农户的发展需要。作为中国农村市场最大的专注服务农村小微客户的“三农”综合服务机构,中和农信正凭借多年积累的农村服务经验,实现了由单一小额信贷机构向综合型“三农”服务平台的转型。这一扎实的转型路径,对于探索新时代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深耕农村市场 精准服务小微主体

  扎根农村市场近三十载,中和农信对服务对象有着深刻认识。数据显示,其客户中小农户占比高达89.9%,女性客户占比68.1%,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比68%,少数民族客户占比19.4%。这些长期被传统金融机构忽视的群体,正是中和农信重点服务的对象。通过创新风控模式和贴身服务,"服务农村最后一百米"的品牌理念在这里得到充分诠释。尤为可贵的是,这些贷款中约九成被客户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真正实现了信贷资金的精准滴灌。

  延伸服务链条 构建综合服务体系

  在长期服务实践中,中和农信敏锐察觉到农户需求的深刻变化。除资金支持外,风险保障、技术指导等多元需求日益突出。为此,企业果断推动服务升级:保险服务平台"小鲸向海"应运而生,通过量身定制的意外险、医疗险产品和快速理赔机制赢得农户认可;针对农资质量等问题,积极构建优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面对市场波动风险,探索产销对接等增值服务。中和农信的综合服务模式,既提升了农户抗风险能力,也增强了客户黏性。

  强化合规经营 筑牢发展根基

  作为经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正规金融机构,中和农信始终将合规发展放在首位,通过构建"总部-省-县"三级联动机制,形成了一套稳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为深耕农村多年的正规金融机构,公司严格遵循监管要求,建立了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控体系。其创新之处在于将标准化风控与本地化服务有机结合:总部制定统一风控标准,地方团队则依托7000余名员工和12万名村级合作伙伴的深入走访,通过考察农户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关键指标,为农村小微客户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实现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的动态平衡。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和农信开发"乡助"APP构建线上服务渠道,运用"专家+数字技术"联合风控模型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又保留线下服务团队,确保数字能力较弱的农户群体也能同等服务。公司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还配套开展金融教育、职业培训等服务,形成了"金融+服务"的合规运营闭环。这种既紧跟监管要求、又扎根农村实际的发展模式,不仅保障了业务可持续性,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金融解决方案。

  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运营效能

  面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特殊性,中和农信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运营路径。总部负责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分支机构则因地制宜开展服务,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使业务流程更加智能高效。这种"总部统筹+地方执行"的标准化运营模式,既保证了的一致性,又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复制和规模扩张。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中和农信的转型实践充分证明:农村金融服务不能仅是简单的资金供给,而应该成为连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对特定客户群体的深度理解、对多元需求的精准把握、对合规底线的严格坚守以及对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中和农信为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样本,其未来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