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霉病是莴苣的重要危害疾病,严重导致莴苣减产和影响品质,那么霜霉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下:
一、病菌特征
病原体是一种真菌,又称莴苣盘梗霉,属鞭毛菌亚门,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6束生,无色,无分离,主干的基部略微扩大,叉状对称分枝,4-6次,长216-536微米,主干和分枝呈锐角,孢囊梗顶端分枝扩展成小碟状,3.0-5.0微米左右,边缘长出3-5条小短梗,2.5-3.75×0.75-1.75微米左右,每一小柄长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单胞,无色,椭圆形,无乳状突起,14.28-19.9×14.28-25.7微米左右,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二、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上过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其通过雨水飞散、气流和昆虫传播到寄主植物,并直接从植株叶的表皮侵入,引起初次侵染,感染病原体后,出现病变,并在患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该病原体适用于低温高湿环境,适用于1至19°C的起始温度范围,**适宜的疾病环境,温度为15-17°C,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生长期是成株,发病期为3~5天。
此外,长江中下游莴苣霜霉病,主要发生在春季3月至5月,秋季10月至11月,在武汉,每年4月和11月的发病率更多,今年初春,气温低,多雨,昼夜温差大,在秋天,多雨和多雾的年份是**严重的,田块间连作地、低洼地和排水不良的土地发病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