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何当为雨润新垄,叱牛应听牧人歌

日期:2024-08-27 09:07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在党的二十大中,总书记就“三农”工作提出重要论述号召;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的提出,同样明确强调甘孜州生态安全和生态经济的重要示范地位;甘孜州打造国家级牦牛特色产业集群的公告宣发,无不与牧草使用息息相关。而牧草种类是否丰富、牧草供销是否平衡等问题,则是牧区畜牧业和生态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为从国、省、州各级层面响应号召,丰富完善甘孜州基层行政村牧草种类与使用情况相关数据,四川民族学院“红高粱——牧兴八美志愿服务团队”14位成员赴往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通过调查当地牧草种类与使用情况,填补牧草资料空白,推动当地农牧业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助力。

  初来·一川草色青袅袅

  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2024年7月7日上午,团队启程赴往道孚县八美镇,途中高山夹道,道路斗折蛇行,蜿蜒而上不知尽头。直至登上折多山垭口,初览塔公草原一角时,视野骤然开朗——只见天高云淡,丘峦跌宕,一川草原广袤且壮阔,在山脊的凉风中如同波涛起伏,好似能冲刷尽旅人一路的疲乏困倦。

  真正亲眼目睹甘孜的草原时,团队成员无不兴奋得出声惊叹。当车辆穿梭在草原道路间时,成员更是看到无数的牦牛缀在草场之中。群牛皆带着悠然自得的姿态和神情,在草场中踱步、吃食,时以温润的眼眸注视着往来车辆,让众人恍然发觉,自己此时已身处截然不同的风光中了。

  乍到·青稞香里知人暖

  一到八美镇上,处处红砖橙墙黛瓦,一幢幢方方正的院落有序的布在道路两侧,在檐间屋角饰以金色祥纹,偶见经幡挂起,充满别样的藏族风情。在这别样的风情里,“红高粱——牧兴八美志愿服务团队”与八美镇人民政府领导干部成功会面,在表明助力乡村振兴的来意后得到了当地代表的热情支持,并借由政府帮助,成功与八美镇8个直辖村村委干部取得联络。

  自此,在当地代表的热情与支持中,”红高粱——牧兴八美志愿服务团队”助农实践,正式开始。

  来兮·青衿志履践远行

  八美镇位于道孚县东南部,下辖雀儿、少乌、河垭、沙江、志麦通、卡玛、中古、下瓦西8个行政村。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各村落农牧产业结构、当地牧草种类、牧草使用情况等部分。在此期间,团队先后走访了近30余户村民,完成农牧相关调查3项、生态调查与科普4项。

  7月7日下午,由小队走访少乌村。7月7日至8日,团队分工走访雀儿、沙江、河垭、志麦通、卡玛等村。7月9日上午,团队初步走访中古村景区区域。当日下午,团队再访中古村,并着手前往下瓦西村,途中与下瓦西村及部分村民取得联系。

  在牧草种类和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团队根据产业结构差异将八美镇各村落分为3个类别,依次为:低农牧占比村落、半农半牧型村落、畜牧型村落。

  调查得知,以雀儿村、沙江村、卡玛村、中古村为低农牧占比村落以旅游业作为主体产业,农牧业占比较少;少乌村、河垭村、志麦通村则为半农半牧产业结构,近半数村民均同时从事农业并饲有牦牛,少数村民完全从事农业、采集业;由于地理位置及环境影响,下瓦西村产业结构以传统畜牧业为主,村中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或放牧牦牛。

  此外,团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查阅文献等途径获悉,八美镇牧草种类包括依附农业产出的青稞、油菜、豌豆等作物茎秆,以及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野苜蓿、黑麦草等,天然牧草以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为主。

  通过本次调查,团队成员总结得知八美镇总体畜牧量较小、牧草产出与消耗关系较为稳定,对草场负担较轻、对生态环境较为友善。但是,八美镇农牧业,尤其是畜牧业,多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缺乏一定标准,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支撑畜牧业扩增发展。

  总体上,八美镇农牧产业现阶段仍处于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模式,仍可通过加紧当地基础建设、引进标准化深加工技术、培育农牧科研队伍、创新牧草产品等方法开发其深厚的农牧潜力。

  归去·叱牛应听牧人歌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乡村基层对牧区牧草种类及使用情况进行丰富和补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正如标题“何当为雨润新垄,叱牛应听牧人歌”所言,想要实现乡村振兴,那最为首要的便是倾听村民的声音。四川民族学学院“红高粱——牧兴八美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旨在成为村民所期待的春雨,念村民之所念,想村民之所想,贯彻团队“科技引领生物环保,创新打造生态农业,实践传承革命薪火”的新时代助农理念。

  走访调查八美镇下辖行政村,了解当地农牧产业结构、深化对八美镇牧草资源的调查、推动当地农牧产业的科学合理进步,达到促进当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便是我们团队对甘孜州村民声音的倾听,便是我们化身春雨,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和决心。

  四川民族学学院“红高粱——牧兴八美志愿服务团队”周正睿

  2024年8月26日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