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广州文化强市建设新使命,2021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11月19-22日在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上线。作为公共艺术领域的首个专业博览会,将以公共艺术为核心,融合五大主题展区,旨在发挥平台功能,聚焦各方资源,打造本土公共艺术高质量发展的新动源、能量场,拓展城市人文新空间、新维度、新标高。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八年时间里,文化创意逐渐成为当代中国乡村建设的显性因素,成为当代乡村振兴的带动要素。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公共艺术更是具有强大能力与人文魅力。为推进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发展,总结实践特色经验,探索公共艺术赋能乡村发展新路径,展会现场将以乡村振兴如何借力公共艺术为主题举办圆桌论坛,邀请了知名的艺术家、设计师、乡村运营专家等共同探讨。
广州美院教授夏天主持了圆桌论坛,华南理工老师兼竖梁社设计创始人宋刚、东京农业大学造园系教授户田芳树、乡村运营专家柯世明等国内外行业大咖都发表了精彩的观点,在此特节选乡村振兴的乡村运营专家柯世明对于乡村运营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柯世明从乡村运营的角度阐述了为什么要做乡村振兴?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发展规划方向与社会发展规律,我们都必须做好乡村振兴。具体原因如下:一是我国内循环经济建设的需要,外循环经济受疫情等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太多不确定性,而内循环经济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待开发;二是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大部分农民朋友急需提高生活水平,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要把这个群体的带动起来;三是中国人文发展传承的需要,我国在发展中珍视历史传承,延续乡村文化脉络,守护乡村文化生态,留住美丽乡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四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发达国家在城市化经历快速发展,于1970年后都陆续进入城市化进程的“逆城市化”,它是人们对居住环境偏好变化、交通通讯高度发达、生产地理格局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国也有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实现霍华德式的人类理想“田园城市”。
现在大家去乡村的动机是什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类,按需求层次递进的划分,目前来乡村的客人有三类动机,一是为美色与美景,来观赏田园乡野的美景风光,来品尝乡村生态绿色农产品与特色小吃,如浙江的很多美丽乡村,如袁家村与鲁家村;二是为了文化与风俗,来体验乡村特有的节庆、服饰、民俗文化,如云南的小数民族乡村;三是为了信仰与宗族,出于对宗族与文化信仰而不畏长途跋涉都会去的,如内蒙古的布拉格嘎查村。所以做乡村的产品也要思考不同的需求层次,从生理需求的食物、空气、水等资源,安全需求的安全、舒适、宁静等环境,社交需求的沙龙、兴趣团等活动,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的农耕、拓展、艺术、游戏等有成果产出的沉浸式活动。
乡村运营如何借力公共艺术?从乡村振兴的乡村运营角度来看,公共艺术一直都扮演重要角色,是一个吸引人流量的主要手段之一。按个人经验总结有三个版本的作品,1.0版本的公共艺术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红打卡点,如佛山贤鲁岛的概念钢结构白房子,开放的时候,人流量极大,从高速口到景点的几公里路都堵起了长龙车队,大家就是为了来拍个网红照;2.0版本的公共艺术就是乡村的IP艺术品,结合乡村本土的人文与内设计出来的艺术品,具备不可替代的独特个性,如华西村的金牛,是一个有华西村发展历史的IP象征,如果放在其他乡村只是一个形,而没有灵魂;3.0版本的公共艺术就是一个具有公共特性且有生命的艺术品,需要结合乡村的历史人文IP,这不仅是艺术家的作品,而是由村民、游客一起共同完成的艺术作品,而且随着时间与参与者变化会有不同的状态表现。
总得来说,乡村振兴是公共事业,需要借助公共艺术这种“公器”共同建设,不断升级包括游客在内的各方参与度,增加游客体验感,增加情感黏性,为乡村运营带来且留住更多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