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浅谈水稻“三虫”用药及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日期:2019-09-04 11:18     来源:惠农网    

湖南湘北洞庭湖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年日照时数1775.7小时,无霜期287天,10℃以上活动积温5296.1℃,年降雨量为1237.7毫米,雨量多集中在4-7月份,为水稻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作物以水稻为主,栽培方式主要有双季稻、稻-油、稻-虾和稻-菜等模式。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水稻的优质高产,同时也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暴发。水稻“三虫”指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稻区危害发生**为常见的虫害,本期重点介绍7-8月份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发生特点

1、水稻二化螟

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属本地虫源,以幼虫稻草和其他草本上越冬,一年一般发生三代。幼虫为害水稻叶鞘、茎、穗杆,形成枯鞘、枯心、死孕穗、白穗、虫伤株。幼虫主要在水稻叶鞘内取食,将植株自身叶片的输导组织破坏,造成枯鞘。随着虫害的发生,水稻植株也慢慢呈现病态,**明显的就是枯心苗白穗,直接造成水稻千粒重降低、空瘪粒增加,严重时导致水稻减产达2-3成。

2、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称刮青虫,属外地迁入为害种群。每年以5-7月份迁入为主,6-8月份有三个较为明显的成虫、幼虫盛发高峰。预测发生时期和虫量以**次迁入期蛾量、虫态历期或届时外地迁入蛾量和时间来判断。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形成卷筒、造成白叶。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的明显特征就是将叶片卷成虫苞,让其幼虫在卷叶里面蚕食水稻叶肉组织,只留水稻叶片表皮,破坏水稻自身运输结构,导致水稻的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以水稻三片功能叶受害对产量影响**,一般可减产1-2成。

3、稻飞虱

主要有三种: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早稻和一季稻前期以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为主,一季稻中、后期和晚稻以褐飞虱为主。褐飞虱是对水稻生产威胁**的一个种群,灰飞虱以本地虫源为主,白背飞虱、褐飞虱则以迁入为主,一般年份有5-6个若虫盛发高峰。成若虫主要群集于稻丛基部,剌吸茎叶组织汁液,消耗稻株养分,使谷粒不饱满,千粒重减轻,瘪谷率增加。虫量多、受害重时,稻株下部变黑、腐烂,上部枯黄,又称为“穿顶”、“虱烧”。同时,飞虱也是传播水稻病毒病的虫媒,导致矮缩病等病毒病的发生。严重年份减产3-4成,甚至绝收。

二、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冬季清除或化除农田路边、沟边、塘边、荒坪、荒地杂草,能有效减少二化螟、稻飞虱越冬场地,降低越冬基数。开展深水灭蛹,春季4月中下旬,对冬闲稻田采取灌深水10~20cm并保持5-7天,能**限度杀灭虫蛹,可减少二化螟冬后虫口基数40%~50%。同时,调整水稻布局,在生产上尽量避免单、双季稻混栽,减少螟虫繁殖的“桥梁田”。

2、物理防治

开展灯光诱杀,每年4月中旬至9月中旬,按每30~40亩稻田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或农电杀虫灯。灯控区明显降低螟虫落卵量,有效降低二化螟田间虫口基数30%~40%,同时还能诱杀部分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3、生物防治

主要是根绝生物天敌这一特性,开展生物防治。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稻田养鸭、养蛙防治“三虫”;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如人工放置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能有效降低雄虫比例,减少田间有效卵量。保护利用稻田蜘蛛等捕食性天敌控制稻飞虱。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中的辅助手段,同时也是现阶段农业生产中行之有效的措施。掌握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和稻飞虱若虫盛发高峰为防治适期,用药效果**。推广应用的主要药剂: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使用阿维菌素或甲维盐或氯虫苯甲酰胺等农药。若田间发现稻飞虱时,应及时调查百丛虫体数,发生数量达到防治指标,及时地进行药剂防治。记住低龄期的稻飞虱是防治的**时期。

今年,湖南南县在专家的指导下,三仙湖镇兴旺示范农场使用20%阿维+氯虫苯+3%甲维盐飞防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调查防效分别为82.4%和96%,调查实际每亩枯心团3.8个。预测稻纵卷叶螟卷叶率为10%,实际卷叶率仅0.8%。防治稻飞虱主要使用50%吡蚜酮、25%噻虫嗪、50%吡虫啉或10%唏啶虫胺,抓住若虫盛孵高峰期,把药液尽量喷洒在水稻茎基部效果更为理想。跟据大面积调查,目前“三虫”防治效果很好,虫口密度都在防治指标以下。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