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武夷岩茶的养身功能 你今天你试过了吗

日期:2019-08-21 10:20     来源:第一茶叶网    

武夷岩茶古时就作为一种养生、治病的**饮料。各位茶友都是知道武夷岩茶能入肺清疾利火,入心清热解毒。凡食积不化,头目不清,二便不利、消渴不止、吐血、便血等奏功效,可是武夷岩茶养生功能可不止这些,那武夷岩茶的养身功能有哪些?下面小编告诉你有哪些!

武夷岩茶的养身功能

1、抗衰老

茶中有茶多酚,肥提高全血(GSH—PX)的活力,有助于清除体内生物自由基,减少伤害,从而延缓了人体的衰老。

2、保护泌尿器官

茶中含黄酮醇类及苷类化合物,能利尿,抑制肾小管再吸收,促进氟化物排泄。同时还有6.8—二硫辛酸对心脏性水肿、肝脏性水肿和妊娠生水肿都有治疗作用。

3、对消化器官的保健

茶中的儿茶素对胃粘膜起收敛作用,适当抑制了胃液的分泌,对胃起着保护作用。

4、防治心血管病

茶可减少主动脉内膜质斑块和含量,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抗性增强。茶多酚类化合物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减少脂质沉积,并对血液粘度下降,减少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血拴形成均有明显的影响。

5、 减肥和美容

由于降低血脂、胆固醇和三酸甘油含量,促进了胰脂肪的分解酶活性,抑制中性脂肪的增加,达到减肥和美容效果。

6、防癌

茶崔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脉(MNNG)诱发肠道恶性肿瘤有抑制作用,防止癌变。

7、提高免疫力

茶可提高CONA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保护和调整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脉(MNNG)导致免疫功能,提高体内抗病性。

8、对牙齿的保健

茶中氟的含量为27.3—146.6PPM,这种适当含量氟,能防治龋齿,增强骨骼坚韧度

9、防止眼病

茶中胡萝卜素B—紫萝酮是维生素A原,它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防治上皮组织角质变性增殖泪腺细胞病变,防止角膜角质增厚,防止眼疾。

10、清心养神

多喝茶,常喝茶,会有利于心情愉快,心态平和,精力充沛。

武夷岩茶四大品种

1、大红袍

武夷岩茶中**负盛名的,可谓“茶中之圣”。“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眼。“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2、肉桂亦称玉桂

由于它的香气滋味像桂皮香,所以在习惯上称“肉桂”。据《崇安县新志》载,在清代就有其名。该茶是以肉桂良种茶树鲜叶,用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制成的乌龙茶,为武夷岩茶中的高香品种。本世纪四十年代初已是武夷山茶园栽种的十个品种之一,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其品质特殊,逐渐为人们认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在已成为武夷岩茶中的主要品种。

3、铁罗汉

铁罗汉以福建武夷山慧苑内鬼洞的名丛铁罗汉鲜叶制成的乌龙茶,采制工艺与大红袍类似,香气馥郁幽长,多次冲泡有余香。铁罗汉为武夷宋树名,叶长。树木极其壮观,据说该茶有治疗热病的功效。每月5月中旬开始采摘,以二叶或三叶为主,色泽绿里透红,清香回甘之味乃是该茶的一大特色。

4、水仙及闽北水仙

乌龙茶类之上品。该茶原产于百余年前闽北之建阳县水吉乡大湖村一带。现主要产区为建殴、建阳两县。光绪年间产量曾达500吨,畅销海外。现闽北水仙占闽北乌龙茶百分之六七十,地位举足轻重。建殴、建阳所植水仙品种茶树,枝条粗壮,鲜叶呈椭圆形,叶肉厚,表面革质,有油光,芽叶透黄绿色。

武夷岩茶的四大秘诀

一 是武夷岩茶一般讲究热饮,即民间所谓的“喝烧茶”。要随泡随喝才 有味,稍迟喝则色、香、味、韵均大为逊色。

二 是要“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品饮武夷岩茶要特别注意闻香。俗语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武夷岩茶则是“茶香十八变,越变越好闻”。品武夷岩茶闻香至少要闻三次。**泡闻“火香”及茶香的纯度;第二泡闻显露出的茶的本香,不仅要热闻,还要冷闻,不仅要闻汤面香,还要在品了茶后闻杯底留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领略茶香的变化;第三泡以后则是闻茶香的持久性。闻茶香是一种极雅致的享受,且有益于身心健康,在品武夷岩茶时千万不可忽视了这个环节。

三 是品茶要“徐徐咀嚼而体贴之”。袁枚在这句话中,“体贴”一词用得**妙,“咀嚼”一词用得**准。“体贴”一般是对至亲的亲人而言的,品茶要“体贴之”,可见他对茶有多么深挚的感情。“咀嚼”即嚼茶,品武夷岩茶时嘴中要像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才能品出茶的真味。

四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这是精神上的升华。只要按照袁枚的方法去实践,我们一定会从怕武夷岩茶茶汤的浓苦如药,变成爱之如饮醍醐的。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