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种植杂交稻怎么减少化肥?杂交稻减少化肥用量高产技术

日期:2019-08-16 14:21     来源:惠农网    

化肥在水稻种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化肥使用过多造成土壤肥力流失、土壤板结,因此水稻种植要减少化肥的使用,那么具体该怎么操作呢?下面小编就来说说杂交稻减少化肥用量高产技术。

本技术在减少氮肥总量20%前提下,较对照略有增产或平产,氮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该技术的要点是选择良种、壮秧早插、增苗减氮、氮肥缓释、化学除草和选择应用抗倒技术物化产品等。

前期:选择良种、壮秧早插、增苗减氮、氮肥缓释、化学除草

中期:立丰灵控节、多次轻晒田控苗、液体硅钾壮苞旺秆

后期:综合防病治虫、液体硅钾保叶壮籽

1、选择良种

由于各稻区气候、土壤及市场要求的千差万别,选择氮高效籼型品种的基本原则为:分蘖较多(>750%)、成穗率高(>65%)、有效穗多(早稻22-26万/亩,晚稻20-24万/亩;一季稻18-20万/亩)、叶色较淡(抽穗期上3叶叶片氮含量0.63%~0.70%)且成熟时落色好。

根据已有的研究可选择的氮高效籼型品种如株两优02、株两优2008等早稻品种,丰源优358、五丰优308等晚稻品种,以及C两优343、Y两优1号、Y 两优 2号、徽两优6号、德香4103、协优3026协优9019等一季稻品种。以上一季稻品种要特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2、适时播种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早稻宜在3月20日- 30日播种;晚稻于6月上中旬播种;一季稻根据生态区及冬作确定播种期,一般4月上旬至5月中旬播种。江汉平原、洞庭湖稻区和鄱阳湖稻区选择播种期时,一季稻宜在8月中、下旬抽穗开花,以避免遭遇高温降低结实率。

3、育秧方式

早稻可采用旱育秧保证苗齐、苗匀、亩壮,并用薄膜覆盖以防早春低温,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晚稻、一季稻适用湿润秧田培育多蘖壮秧,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

4、精量播种育壮秧

早稻大田用种量2~2.5kg/亩;晚稻大田用种量1~1.2kg/亩;一季稻用种0.75~1.0kg/亩。为保证培育壮秧,播种注意稀播、匀播,秧田面积根据育秧方式确定。

5、适时移栽、增苗节氮

总的原则:较一般栽培增加10%的基本苗,可以实现减少20%氮肥,即“增苗一成,节氮二成”。早稻每蔸插2~3粒谷秧,晚稻和一季稻每蔸插2粒谷秧。早稻保证每亩插2.0~2.5万蔸,晚稻每亩保证在1.6~1.8万蔸,一季稻每亩保证1.1~1.3万蔸。

6、减氮施肥、速缓结合

总施氮量应根据不同季别、不同产量目标而定。

早稻:亩产450~500公斤,施氮(折合纯氮)8.0~9.0kg/亩,N:P:K≈1:0.6:1。

晚稻:亩产500~550公斤,施氮(折合纯氮)9.6~10.5kg/亩,N:P:K≈1:0.5:1。

一季稻:亩产700~800公斤,施氮(折合纯氮)11.2~13.0kg/亩,N:P:K≈1:0.5:1。

基肥采用一次性施用缓/控释复合肥(速效和缓效结合型),总施氮量较常规减少15%~20%,不同季别的氮肥用量参见表1。氮肥的基、追肥比例早稻6:4施用,晚稻和一季稻按4:6施用。由于一季稻多为大穗型品种,前期苗少,应增大穗粒肥施用比重,减少氮肥损失量。

7、科学管水、以水调肥

移栽到分蘖前期坚持浅水勤灌,田间水层2~3cm,达到以水调肥、以水促肥。中期灌露结合,以浅灌为主,每亩苗数达到有效穗苗数的90%时可落水晒田。后期有水抽穗,干湿壮籽以湿润为主,成熟前5~7天断水不要断水过早。

8、促抑结合、防倒防衰

对于株高较高的一季稻品种,于拨节前5~7天,每亩喷施“立丰灵”40g+“液体硅钾”200ml,兑水35~40kg均匀喷施(可结合病虫害防治),既增加水稻后期的抗倒能力,又不显著降低株高和减少穗粒数,实现抗倒高产。

9、综合防好病虫

重点防好“三病三虫”: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钻心虫(二化螟和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具体应根据本地的病虫情测报部门要求,及时施用对口农药防好病虫害。

以上是杂交稻减少化肥用量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对广大稻农有所帮助。化肥用多了不好,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还对土壤有影响,所以农民朋友可以试试这个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