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鱼、螃蟹混养技术

日期:2019-05-15 16:27     来源:中国水产网    
  这里指的鱼、蟹混养,则是利用精养鱼塘,在养好鱼的同时来养好蟹,在一般不设防逃墙的条件下,通过强化管理来防止河蟹逃掉的鱼、蟹混养技术。这种方式投资省、成本低、效益高,是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的一条好途径。它适宜于连片的较大范围的鱼塘。
   鱼、蟹混养,要合理放养,相互之间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补,充分利用水土及饵料资源,尤其在连片的鱼塘,进行适度规模生产,更能显示出它的生产效果。
   这项技术在江、浙二省推广后,成效显著,通过鱼、蟹混养,亩产鱼500千克左右,亩产河蟹10~20千克,仅河蟹就能净增亩效益500元以上。
在饵料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也是综合提高池塘渔业经济效益的方向。

  一、池塘鱼、蟹混养条件
   (1)池塘条件:应选择环境安静的地方,池形可长方形,每只面积4.5~10亩,池深1.5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排水系配套,池内配1.5~3千瓦增氧机1台。
   (2)池边四周种植水花生(占水面5%~10%以内),并且有浅水区,浅水深在20~40厘米,供河蟹蜕壳之用。有条件的塘中建造高出水面的土埂或岛,占水面8%左右。增加河蟹穴居和栖息地方。
   (3)调节水质:放养幼蟹初期,水深控制在60~80厘米,到7~8月份,水深调节到1.5米左右。并定期注入新水。5~9月份,每7~10天注换水1次,7~8月份,每3~5天注换水1次,每次换水1/5~1/3。
  (4)投饵:投饵应精粗结合,宜在傍晚投饵料,可在池边浅水处设投饵点,投饵量视蟹体生长、天气和水质等综合因子来确定。应该说,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河蟹吃食旺盛,每日投饵量占蟹体重量的3%~5%,以后逐步增加到5%以上,水温在10~15℃时,每隔3~5天投饵1次,投饵时,精料占56%、粗料占23%,青料占21%。
   (5)日常管理:主要是检查蟹的活动、吃食、蜕壳等情况,并注意防逃、防敌害。

  二、清塘消毒
  凡养殖鱼、蟹前,必须对池塘进行药物消毒,杀灭水中的野杂鱼及致病菌。清塘药物主要有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干塘清塘,每亩用量60~75千克,加水融化,全池泼洒,如带水清塘用量要加倍。漂白粉的用量:平均水深1米,用药量每亩14千克,漂白粉加水融化,全池泼洒,药效为3~5天。
   注水用50目拦网,进行严格过滤,以防有害水生动物进入,注进的水要清洁,无污染。

  三、放养
   蟹苗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放养,夏花鱼苗在蟹苗放养后10天开始投放。
   (1)蟹苗:大眼幼体每亩放养25~30克,放养前,**先暂养(用网箱或水泥地暂养),待大眼幼体蜕壳变为幼蟹再放养,提高放养蟹的成活率。幼蟹放养,规格每千克400~600只,每亩放800~1200只。
  (2)鱼种(举例):投放的鱼种,每尾规格在10~15厘米,亩放800尾(规格小的可适当多放一些),其中白鲢200尾、白鲫100尾、花鲢75尾、草鱼200尾、鳊鱼100尾、银鲫125尾。再加夏花鱼苗(3厘米以上)1000尾左右(其中白鲢100尾、花鲢70尾、草鱼230尾、鳊鱼200尾、白鲫 200尾、银鲫200尾)。

  四、养殖技术
   1、调节水质
  池塘精养鱼类有以肥水鱼为主的,也有以吃食鱼为主配养肥水鱼的,无论以哪种鱼为主,池的水质都比较肥,均对河蟹生长是不利的,因为河蟹适宜在清新的水质中生活、生长。精养鱼塘鱼、蟹混养,是以鱼为主,在养好鱼的同时来养好蟹,这就得首先按照池内鱼类的适宜水质去用肥、去管理。同时又要尽可能调节好水质,为河蟹生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调节水质的途径是用增氧机增氧或加注新鲜水,或更换部分池水的办法来调节。精养鱼塘鱼、蟹混养,因为不设防逃墙,所以当水质不好时,河蟹就会逃逸。因此,调节好池塘水质,防止水质恶化是搞好鱼、蟹混养,获得鱼、蟹双丰收的一条重要技术措施。
   2、投喂饵料
  精养鱼塘的鱼、蟹混养,因为在同一个塘内,把握好统一的投饵计划,一般按照养殖鱼类的食性投饵,不为河蟹另投其它饵料。但只要养殖鱼类能生长良好,河蟹的生长也相应良好,这是因为鱼塘内的部分病弱鱼、虾及其尸体能满足河蟹的吃食需要。如饵料不足,可以适量补充投放动物性的饵料。但在投饵方面,应掌握按需投足,均匀投喂,不可忽多忽少,太多造成浪费,还会影响水质,太少会影响河蟹生长速度,甚至造成河蟹相互残杀。
   3、对蟹强化管理
  (1)大眼幼体投饵:在暂养池或直接放入的大眼幼体,必须先肥水,即在蟹苗投放前,池塘施有机肥250~400千克,放苗后第二天先喂蛋黄,将蛋黄用双层沙布捏烂,制成悬浊液,全池泼洒。每天每亩再泼洒豆浆1.5~2千克,直到养成幼蟹。
   (2)幼蟹的投饵:应精粗结合。精料有:鱼粉、宰杀动物的下脚料、花生饼、豆饼、菜饼、小杂鱼、低值贝类等,粗料以水草为主。
   投饵时间在夜间,将饵料放在池边四周。
   蟹苗放养初期,水深应在30~50厘米,到7~8月份,再把池水逐渐加到1.4米左右,以后每隔7天换1次水,每次注排水20厘米,及时捞掉残饵、蟹壳、死鱼、死蟹,保持池水清洁。
   同时做好保温降温、防逃、防敌害、防疾病等工作。
   4、补放蟹苗或幼蟹
  鱼、蟹混养塘里放养的蟹苗,一般分3年起捕。当年仅捕少量个体大的,大部分留作蟹种继续饲养。第二年大部分可长成商品成蟹出售,第三年可捕到留下的部分。为了达到年年都可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成蟹,就得年年补放部分蟹苗或幼蟹,通过捕大留小,年年提供蟹的产量。
   连片的鱼、蟹混养塘,**年以放养蟹苗为主,亩放25克以上,以后视蟹的成活率情况,每年再补放适量蟹苗或幼蟹均可,亩放蟹苗在15~20克,亩放幼蟹500~800只,规格在每千克100~200只或更大。
   鱼、蟹混养塘起捕时,在捕鱼过程中,也将蟹捕起,符合商品规格的蟹先出售。其余作为蟹种,另外集中暂养起来,留作来年继续养殖。未捕起留在塘里的蟹,放水1~1.5米,让蟹自然越冬之后再养殖。
   5、安全问题
   河蟹在蜕壳生长的特性,在蜕壳时易遭敌害袭击。在混养塘里,必须重视蟹在生长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1)在塘的四周种上水生植物,固然是良好的天然蜕壳生长场所。种植面积不宜过大,占池塘总面积的5%~10%。
   (2)建造各种形式的人工蟹洞,让蟹能自由进出,而敌害不能进去。人工蟹洞尤其适用于石砌护坡的塘或种植水草有困难的塘。
   (3)加强巡塘检查,发现软壳蟹要保护起来,有条件的移到另外安全的地方,待蜕壳完成之后,再放到塘里。
   6、适时捕蟹
  精养鱼塘里鱼、蟹饲养,不设防逃墙,防止河蟹逃逸,平时靠强化培育管理,为何蟹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来解决。对于因生殖洄游引起的逃逸问题,则靠适时收获来解决。所谓适时捕捞,就是赶在河蟹生殖洄游季节到来之前或即将到来之时捕捞,一般9月底开始。这时,河蟹在1年中的**1次蜕壳已经完成,蟹体已经育壮。捕捞的河蟹有的直接上市,有的为提高经济效益,继续暂养至春节前后出售。但在河蟹暂养过程中必须设置防逃墙。捕捞河蟹的方法有多种,即罾、钓。蟹罾网呈正方形,结构原理跟捕鱼的罾网一样,使用时,蟹罾网当中放诱饵,如蚯蚓、贝类等。钓是用蚯蚓箍钓,使用中不要碰伤蟹体。

原标题:鱼、螃蟹混养技术|螃蟹养殖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文章标签: 鱼、螃蟹混养技术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