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讯:
福建省安溪县龙涓乡的“80后”大学生“牛倌”陈志强,他放弃了待遇不错的工作,离开城市,回到深山养起肉牛。今天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他幸福的养牛生活。
每天必修课 检查牛粪及饮食
早晨6时,天刚蒙蒙亮,安溪龙涓乡举源村湖村山上还是一片静寂。陈志强拿着手电筒来到牛棚,弯腰仔细查看每一头牛拉下的粪便,很快发现有两头牛的粪便很稀。他告诉记者,看来山里天气凉,这两头牛感冒了。查看完粪便,他又仔细查看两个牛棚里100多头牛的整体状况,然后才回宿舍吃早餐。
早餐后,他准备好药水和针筒,来到那两头拉稀的牛旁边,叫工人拿草喂牛,吸引牛的注意,自己则瞅准机会冲上前去,迅速拿起针扎进牛屁股。在牛因为疼痛跳起来的刹那,他已经将药水打进牛的身体了。而后,工人拿来饲料,牛的早餐开始了。他则忙着来回巡逻,他说,这个时候得观察每一头牛有没有吃、吃多少。忙完这一切,已经是早上十点多。
这几个步骤,是陈志强每天的必修课。他介绍,养牛场海拔500多米,距离举源村有6公里多的路程,养牛场占地30亩左右,建在**上面的是一排毛毡房,那是他和7个工人的宿舍,宿舍的旁边是两个600多平方米的牛棚。牛棚前面的一块平地是牛粪发酵区,晾晒着牛粪;另一侧是牧草种植区,牧草长得郁郁葱葱的;牧草区的附近还有一个鱼塘。
想自己做点事情 便放弃城里工作
陈志强略显清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脚上穿着齐膝的雨鞋,言谈举止间仍带着同龄人的青涩,但是一谈到“牛倌”生涯,他就马上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是龙涓乡举源村人,今年28岁。2009年,他从厦门集美大学机械系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先后在厦门的几家公司上班,工作轻松,待遇也不错,可是他不甘心就这么过日子。
2011年9月,他跟父亲陈贞中说,想自己做点事情。陈贞中对儿子的想法很支持,并提出可以着重考虑养殖业,比如养猪或者养牛。**陈志强选择了养牛,父亲便给了他一笔创业启动资金。
真诚感动牛老板 远赴他乡学养牛
说干就干,父子俩将地址选在举源村湖村山的半山腰。两人分头行动,陈贞中开始筹措资金,租地、开路、建牛棚。陈志强则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在网上看到吉林长春有一家很大的养牛场,并得知该养牛场有举办培训班,他随即与该养牛场孙老板取得联系,但被告知培训班是在春季举办的。他急了,养牛场已经开始建设,自己不能再等了。于是他表示想先参观一下对方的养牛场,对方答应了。
陈志强随后前往吉林长春,接待他的是孙老板的儿子小孙。凑巧的是,小孙年纪与他相仿,也是大学毕业不久,在帮父亲的忙。两个人聊得很投机,他向对方表达自己创业的决心,经过两天的努力,孙老板被他的诚意所感动,答应破例将他留下来。他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学习生活。
悉心照顾牛只 立志美化牛场
2012年3月,陈志强从长春回来,一口气从江西买了118头杂交牛牛犊,而后又两次到长春买了80头西门塔尔牛牛犊,开始了“牛倌”生涯。他说,买牛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挑品种、讲价格,路上还不敢耽搁,因为长途运输牛容易生病,为了赶路,他半路吃饭像战斗一样,还不敢多喝水,为的是少上厕所、节约时间。
“养牛关键是把牛的心脏和肺保护好。”为了养好牛,他上网查资料、买书籍看,还向一些有经验的人请教,努力汲取养牛知识。他说,平时**怕牛生病,小病还好,他自己给牛打针、喂药就好了,如果遇到大病,就只能请兽医来医治。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新病情,他只好自己琢磨,上网查询或者向别人请教。刚刚买进西门塔尔牛牛犊时,不小心死了一头,他伤心了好一阵子,从此以后,对牛的照料也更加细心了。
陈志强清晰记得,去年八九月份,他给新买来的牛打疫苗,由于躲闪不及时,被牛脚踩中脚掌,脚掌肿了好长一段时间。尽管离家只有6公里多,但他**长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但他并不觉得苦,他说,只要自己有兴趣,再苦也是不怕的,“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生的幸福!”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陈志强的养牛场已经初具规模,卖出了61头牛,还给附近的茶园提供四五千包有机牛粪,养牛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小型生态产业链。说到以后,腼腆的他脸上满是自信,他说,准备将附近两公里多的土路铺上水泥,同时将养牛场周围好好绿化一下,种上果树,把这里越建越美好。
“80后”大学生“牛倌”说,只要自己有兴趣,再苦也是不怕的,“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生的幸福!”
回到深山养牛,对“80后”大学生陈志强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
以上消息由中国三农网为您报道,更多消息请您继续关注中国三农网
原标题:陈志强:大学生“牛倌”拾牛粪不觉臭|“牛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