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茎蜂发生程度主要与气候因素、耕作栽培制度、品种抗虫性等因素有关。
麦茎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茎基部或根茬中结薄茧越冬。翌年4月化蛹,5月中旬羽化,5月下旬进入羽化高峰,羽化期持续20多天,羽化后雌蜂把卵产在茎壁较薄的麦秆里,产卵量50一60粒,**多72粒,产卵部位多在小麦穗下1—3节的组织幼嫩的茎节附近,产卵时用产卵器把麦茎锯1小孔,把卵散产在茎的内壁上。卵期6—7天,幼虫孵化后取食茎壁内部,三龄后进入暴食期,常把茎节咬穿或整个茎秆被食空,逐渐向下蛀食到茎基部,麦穗变白,幼虫老熟后在根茬中结透明薄茧越冬。小麦品种间抗虫性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已筛选出高原205抗麦茎蜂春小麦新品种。
小麦蝼蛄的发生条件为每3年左右完成1代。
以成虫和8龄以上若虫越冬。翌春4月下旬、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6月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孵化为若虫,10~11月以8~9龄若虫越冬。来年4月上、中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为害,秋季以大龄若虫越冬。第3年春季,大龄若虫越冬后开始活动为害,8月卜、中旬若虫老熟,羽化为成虫。经过补充营养成虫进入越冬期。成虫昼伏土中,夜问活动。有趋光性,从4月至11月为蝼蛄的活动为害期,以春、秋两季为害**严重。另外,蝼蛄喜欢栖息在河岸、渠旁、菜园地及轻度盐碱潮湿地,有“跑湿不跑干”之说。东方蝼蛄比华北蝼蛄更喜湿。
小麦蛴螬发生条件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
这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长。蛴螬终生栖生土中,其活动主要与土壤的理化特性和温湿度等有关。在一年中活动**适的土温平均为13—18℃,高于23℃,即逐渐向深土层转移,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因此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重。
在金针虫生物学特征中其世代历期的差异突出。
在地下主要为害小麦幼苗根茎部。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广。为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沟金针虫在8-9月间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羽化为成虫,即在土中越冬,次年3-4月出土活动。金针虫的活动,与土壤温度、湿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当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雨日多时,细胸金针虫与褐纹金针虫发生重,进入为害活动盛期。
原标题: 小麦各类病虫害产生的条件 | 农技知识 | 五谷杂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