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农户在进行种植大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造成的困扰,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对其后期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大麦的黄花叶病,农户不可掉以轻心,下面就来学习下大麦黄花叶病防治技术吧!
大麦患有黄花叶病,植株矮化,株型松散,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褐色根系明显增多。病秧分蘖的初期,未展开的心叶上出现平行于叶脉的短条状褪绿斑,这些褪绿斑逐渐发育连接,使叶片看起来像花叶。抽穗后,轻度患病植物上部叶子的症状明显消退,一些严重患病的植物不能孕穗,而另一些可以孕穗,但是很小,有许多空的谷粒,旗叶、叶鞘甚至谷壳上仍然存在褪绿叶的症状。条件适宜时,大麦播种后2个月可出现明显症状,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大麦黄花叶病毒。这种病毒可以通过谷物粘液细菌和土壤中汁液的摩擦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种子或昆虫传播这种病毒。
不同品种大麦黄花叶病的发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六棱大麦相对抗病,而二棱大麦极易受到影响。由于禾本科粘菌释放的游动孢子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16℃左右的温度,秋冬适宜的温度和雨季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相反,播种季节干燥多雨,气温低,发病率低或晚。土壤温度与粘菌游动孢子入侵和传播病毒的适当土壤温度一致,播种越早,发病越早越重。适当的晚播可以避免禾谷粘菌感染和传播病毒的高峰期,因此推迟播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当大麦受到严重影响时,应进行轮作,并促进水旱轮作。严格控制病土的扩散,深挖病土或在重病田压入无病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生。向病田施肥可以延缓疾病的发展,促进病株生理功能的恢复。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麦黄花叶病防治技术的简单介绍,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进行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