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
 

大棚枣树适宜采用什么树形?

日期:2019-03-15 14:52     来源:耕种帮种植网    
  温室大棚栽培的枣树生长旺盛,生长量大,极易造成树冠郁闭,使光照和通风条件恶化,因此需要采用适宜的树形。枣树有哪些树形?枣树进行整形修剪的原则是什么?如何提高枣树树势?以下中国三农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大棚枣树适宜采用什么树形? 

  温室大棚栽培枣树多采用自由纺锤形或改良纺锤形树形,亦可采用单轴主干形或圆柱形、开心形。树体干高控制在60厘米。树高根据植株在设施内的位置灵活掌握,一般控制在1.8~2.5米。树体高度采用前低后高模式,在棚的前沿控制在1米以内,3~4个二次枝,后半部分控制在L8米以内,逐渐增加二次枝数量。日光温室前部、大棚四周的植株,要及时落头开心,树高控制在1.6米以下,**不超过2米。棚内中间的树高2.3米左右,**不超过2.8米,保证群体光照。

大棚枣树适宜采用什么树形? 

  一、纺锤形
  采用纺锤树形的树高1.2~1.7米(一般为行距的0.8倍),干高40厘米左右,骨干枝5~7个,长度70~80厘米,角度70°~80°,骨干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枣树定植当年新生枣头5厘米时,抹除40厘米以下的枣头枝,留枣吊。新生枣头半木质化时,留直立枣头作主干延长头,其余枣头枝进行拿枝,角度80°左右。新生枣头60厘米左右时摘心,7月上旬对30厘米以上的枣头全部摘心。
  枣树在定植第2年短截中央领导干及剪口下第1个二次枝,使其继续延伸。主干延长头上每15~20厘米短截1个二次枝,培养新的骨干枝(根据芽向,留1、2、3节),枝向四面八方均匀分布。对骨干枝的修剪,截去顶端二次枝,留外向芽,继续延长生长。拉枝使骨干枝角度为70°~80°。夏剪抹芽、疏枝,抹除不能利用的新生枣头和摘心后萌发的二次三次枣头、枣吊,疏除未能及时抹除和密生遮光的枣头枝。拿枝、摘心同定植当年管理。
  在枣树定植第3年,对树高不够或骨干枝长度不够的,进行短截延长,已达到要求的不再短截,采取抹芽缓放技术。其余修剪同上年。
  一般枣树完成整形后,春剪以疏枝为主,夏剪采用抹芽或极重摘心,培养木质化枣吊促进结果。

大棚枣树适宜采用什么树形? 

  二、自然开心形
  自然开心树形无中心领导干,基部主干高30~50厘米,主干上均匀着生3个主枝,主枝与地面垂线夹角为40°~50%其相互间夹角为120°。每个主枝上着生2~3个侧枝,侧枝与地面垂线的夹角为70°~80°,间距40~60厘米。结果枝和结果枝组着生在侧枝上。
  对枣树整形时,利用主干上的新梢或当年的副梢,从中选出3个距离适宜、角度较均勻的枝作主枝,将中心枝剪除;或将中心枝拉向一侧,再在主干上选留2~3个适宜的枝作为主枝,以后逐年修剪,使之成形。第1年冬剪,各主枝的延长枝留50~60厘米短截,剪口芽留外芽,第2芽和第3芽留两侧的芽。
  在第2年冬剪,各主枝留50~60厘米短截,同时选留第1侧枝,第1侧枝要求向外侧斜伸,距主干50~60厘米,剪留30~50厘米,以培养枝组。
  在第3年冬剪,主枝和第1侧枝的延长枝均在50~60厘米处短截,同时培养第2侧枝,第2侧枝应在距第1侧枝约50厘米的对侧选留,剪留长度略小于主枝,继续培养枝组,自然开心形基本形成。

大棚枣树适宜采用什么树形? 

  三、多主枝分层开心形
  多主枝分层开心树形无中心干,主枝4~6个,主枝基角为60°,主枝与主枝相距1米左右,每个主枝配备5~6个侧枝,两个侧枝为1组,从下向上分为2~3层,以接近水平方向向外生长。结果枝组多数着生在侧枝上,少量分布在主枝上,树高约3米,冠径2.5米左右。
  在枣树幼苗栽好后,定干50~70厘米,从整形带内所发的新梢中选留4~6个方向错开、角度适合的枝条作为主枝培养。6~7月将作为主枝培养的枝条在1/2处进行第1次剪截,要求各主枝与树干呈60°角张开。短截后,剪口下端萌发出一些分枝,选择顶端斜向上生长的旺盛枝作为主枝延长枝,并及时控制竞争枝,大约于8月再在延长枝的1/2处进行第2次剪截。在冬剪时,将第2次前面的秋梢剪去。
  在第2年5~6月,对斜长的延长枝进行第3次剪截,同时在其下部选留2个近于水平、方位适宜的新梢,培养成第1层侧枝。第2年冬剪时,主枝要在中部饱满芽处短截,侧枝要强者重剪,中庸者长留。
  第3年则根据主枝和侧枝的生长进行适当短截。当主枝长到距第1层侧枝1米左右时,进行1次重短截,培养第2层侧枝。第2层侧枝也是每个主枝留2个新梢,使其成“八”字形分开生长。当主枝延伸至2.5米左右时,剪口下留外芽剪截,形成1个小开心形,相当于第3层侧枝,与第2层间距约70厘米。
  以上就是中国三农网介绍温室大棚枣树的整形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留言告诉我们哦。

原标题:大棚枣树适宜采用什么树形? |枣树种植技术

扫一扫关注中国三农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 欢迎发送邮件至 kf@snw.com.cn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更多>同类三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