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浙江省丽水市百味农产品**合作社7000多亩的仙渡蜜桃生产基地获得丰收,亩产达3000余斤。让合作社负责人陈小方尤为感慨的是,今年,蜜桃的价值成功实现“回归”。
7月底之前,仙渡蜜桃还维持着供给外地客商的传统模式,价格因此“大打折扣”。“没有品牌就没有议价权,仙渡蜜桃被买家以各种理由压价,还会在收购后用外地品牌包装,不仅价值被低估,还伤害农民感情。”陈小方说。
他所说的“价值”来自蜜桃产地的生态赋值:这里海拔高度在400-600米间,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好,蜜桃质量过硬,多次在浙江精品水果展销会获金奖。
“一只蜜桃”如何实现价值回归?这与丽水“一片山”面临的问题本质相通。
这座生态指标“傲视”浙江的城市,空气质量常年居中国城市前十名,80.79%的森林覆盖率居中国第二,水质监测断面中99%为Ⅲ类以上水质,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基础。
而与长江经济带上许多山区城市一样,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资源禀赋,使当地依山发展的农业长期囿于产品品类多而散、主体多而小的困境。
“山区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低价竞争的路子肯定走不通。丽水农产品的生态资源这么好,只有以此建立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才能使产品实现价值回归。”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龙说。
2014年9月,“丽水山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应运而生,牵动了一场“山景”变“钱景”的模式创新。
做好顶层设计是**步。刘志龙介绍,2013年起丽水市委托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进行品牌战略规划,出台《“丽水山耕”品牌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高起点制定并公开发布首批“丽水山耕”四个大类农产品标准;搭建包括基地优选、产品溯源、规范加工、整合营销等10方面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该品牌已累计发展农业主体733家、涵盖1122个合作基地、拥有443个母子品牌商标、培育品牌背书农产品813个。
“‘丽水山耕’的根本依靠就是生态优势。‘丽水山耕’品牌的农产品不仅销量提升,品牌背书还带来溢价,让生态价值终于得到体现。”刘志龙介绍,目前丽水已通过建立检测准入、可追溯体系、统一物流管理体系等机制管控品牌质量。
陈小方说,今年7月底,“仙渡蜜桃”进入“丽水山耕”体系,经设计、包装等环节,较外地客商收购价,蜜桃产品溢价超3倍。
同“一只蜜桃”一样,如今,当地“庆元香菇”“缙云麻鸭”等过去的“土货”,融入“丽水山耕”体系后平均溢价率超30%。截至6月,“丽水山耕”品牌销售额累计已达101.58亿元人民币,品牌估值超26亿元人民币。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对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而言,“丽水山耕”模式具有生态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起到一定示范效应。
“守住‘绿水青山’是其成功根本。同时,‘丽水山耕’将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同时不忘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使品牌得到‘积淀’。浙江人较强的市场意识,也给品牌发展注入了活力。”成长春说。
“‘丽水山耕’模式是浙江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典型,找到了一条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带动了绿色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培育了新型农业主体。”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蒋伟峰认为,“丽水山耕”模式非凭空出现,而是有其“制度基础”和“民意基础”。
“作为经济先发省份,浙江也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但关键是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浙江各地实践看,‘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是打通的,是可以顺利转化的。”蒋伟峰说。